前陣子臺灣大學發表了創校以來第一本《大學社會責任報告書》。其中一個亮點,便是延續去年年底撤資高污染產業的承諾,更進一步提出在 2048 年達成 100% 碳中和的目標。 「撤資」(Divestment) 作為綠化資產組合的一種方法算是十分常見,理由可以是基於風險管理的考量、名譽或是特定的責任投資政策 (Responsible Investment Policy)。實務上,撤資可說是資產管理回應特定議題的最後手段;既然說是最後手段,那走到撤資以前,投資人還有什麼選項呢?這篇文章想和大家介紹荷蘭的行動派投資人:Follow This。

今年五月,總部位於荷蘭海牙的知名石油公司,荷蘭皇家殼牌 (Royal Dutch Shell) 的股東大會結束,由荷蘭行動派投資人 (Activist Investor) Follow This 提出的一項關於氣候變遷的股東提案獲得 14% 的票數。雖然支持率離提案通過所需的 75% 還有一段距離,但這幾年 Follow This 的動向往往在股東大會前後成為責任投資人討論的焦點,荷蘭幾個大型投資機構的投票取向也往往備受關注。

Follow This 是一間集結綠色投資者的 NGO。他們的策略,簡單來說,就是透過購買石油公司的股票,進而以股東的身份要求公司採取更積極的手段以確保巴黎協議的目標能夠實現。今年 Follow This 提案的重點,便是要求殼牌設置具體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並將執行成果公布於公司年報。殼牌的董事會則是認為,Follow This 的提案不符合公司的最大利益,並提出維持公司既有的減碳時程才能確保能源轉型過程的彈性。兩邊論述都有道理。有趣的是,Follow This 的氣候倡議行動,並不是透過撤資高污染產業,而是反其道而行,增加投資以求從內部改變公司的經營策略。這樣做的好處包括增加與高污染產業的溝通機會,也能透過股東提案讓其他更具有影響力的投資人「亮牌」,形成遠大於 Follow This 本身所持股份的輿論效果。

集結投資人以促進企業氣候轉型的倡議不少。以 Climate Action 100+ 為例,截至目前為止已有 39 兆美元的資產管理規模 (Asset Under Management, AUM) 支持,簽署倡議的投資人更是經由與企業對話 (Engagement) 要求高污染產業回應氣候變遷的議題。看到這裡有沒有改變大家對投資人的想像呢?依據投資人對氣候風險的評估、投資策略以及可以運用的資源,撤資固然是一項具有指標意義,同時也能有效排除特定產業的手段。從荷蘭的 Follow This 到國際投資人的氣候倡議,我們也看到了撤資以外的其他可能性。未來的永續投資系列還會介紹更多投資人的「工具箱」,如果還想知道其他的永續投資工具,歡迎留言!

(Follow This 的網站:https://follow-this.org/)

對「除了撤資,投資人還有什麼選項?」的一則回應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