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天然氣在吵什麼?(上)

在歐盟永續金融分類標準 (EU Taxonomy,以下簡稱 Taxonomy ) 的施行細則 (Delegated Act) 發佈以前,整個 Taxonomy 的綠色信譽受到很大的挑戰。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在於成員國之間,以及參與法規制定的專家,對於天然氣 (natural gas) 可否納入 Taxonomy 沒有共識。

你所不知道的供應鏈

在歐洲,近期跟人權有關的永續立法,最受矚目的應該就是德國的供應鏈法 (Lieferkettengesetz) 草案了!有鑒於跨國企業在供應鏈中層出不窮的侵犯勞工權益,以及健康與安全措施不足等問題,德國政府提案從 2023 年開始,3000 人以上、總部或營運據點設立在德國的公司,需要每年揭露供應鏈中的人權風險,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雖然尚未在國會通過,但法案的成型還是在歐洲永續發展上激盪出不小的波瀾。

真假 ESG 專家,你怎麼看?

最近在 ESG 的討論圈有一股衝破永續同溫層的批判之聲,讓人覺得耳目一新。長久以來,針對永續的砲火主要都是瞄準「漂綠」 (greenwashing)——也就是說得多,做得少,且實際行動質量較低的永續方案。隨著歐盟制定一系列的法規控管永續相關的揭露標準,投資人對企業永續報告在深度上的要求,加上一般大眾永續識讀力的提升,漂綠的問題可以說是獲得很大的緩解。但是,負責推動、實踐永續議程的專業人士,究竟多大程度上具有足夠深入的永續專業呢?「能力漂綠」(competence greenwashing), 可能是 ESG 這個領域即將面臨的挑戰。

永續發展在資產管理—你需要知道什麼?

不久前的 Bistro S 線上見面會,有聽眾問到如果想加入永續產業,有沒有什麼「必備知識」?這一球丟過來還真的要想想要怎麼接。回想每天信箱裡各式各樣新的永續準則、法規、研究,片片斷斷的要整理起一個脈絡還真的不容易。You cannot know EVERYTHING 雖然是面對複雜議題的心理建設,但了解大趨勢還是有利於建構好永續發展的認識架構。

社群平台與破碎的自由意志:責任投資該如何回應?

我認為《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 這部紀錄片會是 2020 年影響我們最深的影視作品之一。身為責任投資顧問,社群媒體的商業模式在 ESG 的架構下有太多可以討論的話題。看完紀錄片的感受實在太震撼,因此想跟大家聊聊社群與科技和永續發展的關係,從責任投資 (responsible investment) 的角度如何看待,以及實務上有哪些方式可以回應這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