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你沒看錯,在真實世界的確出現了這麼有guts的政府XD 

今年九月就在柏林,市政府出資向百貨公司租地,開始經營起一家二手店 B-Wa(h)renhaus,裡面販售了那些被市民遺棄、卻還可以再使用的物品。

這些物品從哪來?其實從三年前開始,柏林政府就開始搜集市民那些放在地窖或閣樓、陳年已久的物品,它們大多狀態良好、卻沒被使用,因此急需一個創造新生命的機會。另外,政府也從各種程式回收體系中,找回還可使用的物品,例子有:

⇢線上購物商家有許多狀態良好的退貨、卻無法再銷售的情形。

⇢市民搬家時,不想花時間PO文幫舊物找新主人,因此有許多良好物品被丟棄。

⇢被柏林市民丟棄的電子產品中,有8%還保有正常功能。也有些是維修後可繼續使用。

⇢收容中心收到大量女性捐助衣物,但男性衣物需求數量其實大很多……

其實看到這則新聞既驚訝又感動,雖然二手家具、二手衣店在歐洲原本就盛行,但各自為了經營成本考量,可能常常選址偏僻,吸引到的族群中,大部分也都是繼有環保支持者or中低收入階層。而政府為了走出舒適圈、不再只吸引原本就有環保意識的市民,商店特意座落在市區的 Karstadt 百貨公司內,而非傳統那些已經充滿二手店、「太文青、太潮、太偏僻」的社區,不僅有助形象改善,也可以吸引非既有客群的光顧。

這種店也兼具了教育意義,柏林政府希望透該店促進「城市社會的物品再使用」,吸引到更多對循環經濟無概念的「新族群」,百貨公司頂樓也會開放給此類教育計畫、工作坊使用(例如,每兩個月舉辦一次的維修咖啡館 Repair Cafe)。

可以想像的是,要促成這件事背後的工程浩大,需要政府積極與各單位洽談合作,才能有定期的貨源 ; 貨源穩定後,還需要投入龐大人力物力(物流、檢測、維修、商店擺設與營運…..等)才能上架,上架後還需要面對後續的售後服務(保固、檢測、維修、二次回收),強烈敲碗要求柏林政府將經驗分享到世界各地XD

發表留言